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情景交融的诗句有哪些( 五首最佳情景交融诗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6 10:34:54    

清代大儒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中国人写景是为了抒情,即所谓的“情景交融”。而“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在小说中,我以为是出现在《三国演义》中的“煮酒论英雄”,其中写到: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刘备的雄心壮志被曹操试探,可谓心惊胆战,面由心生,顿时如遭雷击。这时候,如果被曹操看到刘备的表情,必然知道刘备的雄心。好在此时刚好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以怕雷声而掩盖自己雄心被识破的震惊,得以躲过一劫。这里的雷声是景,深深的对应了刘备雄心被识破的震惊之情,而从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

无独有偶,诗词中也有一些达到了“情景交融”最高境界的,让人拍案叫绝。我以为是如下五首诗词。

1. 《谒金门·风乍起》,冯延巳

五代时期诗人冯延巳的这首《谒金门·风乍起》,其中的“情景交融”,可谓之为“神来之笔”。据说遭到了南唐中主李璟的嫉妒,有一天,李璟把冯延巳叫到面前,冷不防地问了一句:“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可见这句词的影响力。全词为: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读过全词,就算是没有接触过这首词的人,也会知道,所谓的“神来之笔”,当然是这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一个“皱”字,让人想起,女主人紧皱的眉头;“春水”,则象征着女主人一颗寂寞的春心。而“吹皱一池春水”,那一层一层的涟漪,极像了女主人那心中的忧愁、伤感,一层一层,无穷无尽。

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表面是写景,实际上写的是女主人那无穷无尽的哀伤,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最高境界。

2. 《谢亭送别》,许浑

送别之苦,已经有太多的诗词来表达,但达到“情景交融”最高境界的,我以为是这首晚唐诗人许浑的《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读完整首诗,大家都知道,达到“情景交融”最高境界的,正是这句,“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诗人送走朋友后,因为伤心酒醉,就在酒楼小憩一会,等酒醒以后,天色已晚,朋友已远去,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

其实,诗人内心的风雨,何止是朋友离别带来的孤独凄凉,还有大唐的没落,国家的风雨飘摇,都反映在这句“满天风雨下西楼”上。

3. 《送惠州押监》,苏轼

自古有“鸿雁传书”,因此,鸿雁是朋友分开的象征。如果是听到雁叫,自然是有朋友要分别,这叫声,自然让听者十分痛苦。宋代大文豪苏轼就深深有这种体验,他在《送惠州押监》中写到:

一声鸣雁破江云,万叶梧桐卷露银。

我自飘零足羁旅,更堪秋晚送行人。

一声鸣雁破江云,万叶梧桐卷露银

“一声鸣雁破江云,万叶梧桐卷露银”,诗人正在和朋友送别,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这时候,一声雁叫,震人心魄。其声音之凄厉,震破江上的白云。而梧桐叶上的露珠,像极了人类夺眶欲出的眼泪,“万叶梧桐卷露银”,则像人们强忍着眼泪不流出的痛楚。

“我自飘零足羁旅,更堪秋晚送行人”,我也是飘零在外的旅人,而且是长年在外,哪里能够忍受在秋天的晚上送别友人!

一句“一声鸣雁破江云”,这可能是一只离群的孤雁,叫声凄惨,和诗人现下送别友人的凄凉心情一一对应,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

4. 《虞美人·听雨》,蒋捷

人这一辈子,谁没有听过几次雨,而把听雨写得这么绝望的,却非宋末词人蒋捷莫属。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的这首《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从头到尾都是精华,而其中的诗眼,大家一读,就知道是这句,“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雨声在阶前点滴,这个景象,就被反复写过。同样是南宋的词人万俟咏在《长相思·雨》中写到,“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意境是相同的。但这句明显更高明,高明在于“一任”两字,这两个字,把词人的无奈、绝望表达到了极致。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我们可以想象,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看到了大宋的灭亡,再也没有复国的希望,满心的凄苦,无处诉说。他躺在床上,四周一片死寂,屋檐滴下的雨滴,一滴一滴的滴在阶前;像是一滴滴血,从老人心头滴下,而老人无力处理,只能任由它一滴一滴的滴下,是那么的绝望。

这阶前的滴雨,跟老人心底的滴血,是“情景交融”的极致。

5. 《无题》,鲁迅

个人以为,近代文学家,古体诗写得最好的,非鲁迅先生莫属。他的诗歌不多,但都写得成就很高。这首《无题》就是其中的表达,全诗为: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就算没读过这首诗,第一次读,也会被“于无声处听惊雷”这句神来之笔所倾倒。诗词中提到雷声,比较有名的有五代大才子韦庄的《喜迁莺》,其中写到,“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生动的展现了应试科举放榜时的热闹场面,和词人进士及第后的兴奋与得意之情,一派升平气象。而这句,“于无声处听惊雷”,神奇在于“于无声处”,在于“惊”字,“于无声处”表现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社会一片死寂,而“惊”字,则是惊喜。

一句“于无声处听惊雷”,吹响了中国革命的号角,表明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在社会一片死寂中,革命就像这一声惊雷一样,终究会爆发!

这一声“惊雷”,就是诗人心中的“人民革命的风暴,抗击日本侵略的怒吼”,真正是“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