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立秋是什么意思呢(何为立秋,立秋的含义是什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8 08:20:02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位列第十三的节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气候特征。它不单标志着秋季的起始,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

立秋之“秋”,意为禾谷成熟。于商代甲骨文里,秋的字形仿若蟋蟀或蝗虫,故而借其形象指代“秋季”。此外,秋字在先秦时期由禾、火组成,故秋从火,意味着秋季收割后,需烧荒以备播种,此谓“刀耕火耨”及“火耕农业”。由此可见,其造字本义蕴含着以火焚地以杀灭害虫、保墒之意。秋天成为谷熟、收成的季节,亦引申出收获、丰收之义。《说文解字》中阐释“秋,禾谷熟也”,精准地概括了秋天的特质。

秋,禾谷熟也。

立秋之“立”,有开始之意。在甲骨文里仿若一人正面直立之形。本义为笔直地站立。《说文》言:“立,侸也。”《新华字典》释:“立,站。引申为竖起来。”进而引申为树立。后又引申为即刻,如立刻、立等、立时。故而又引申出“开始”之义,意味着夏日的炎热逐渐消褪,秋季的凉爽悄然降临。立秋之后,禾谷开始成熟,收获的季节正式开启。

立秋,表示秋季的起始,亦有人称其为“孟秋”。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归属“四时八节”之列。立秋过后,禾谷开始成熟,收获的季节已然到来。《历书》有云:“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具备重要意义。农民们依据节气的变化安排农事活动,满怀期待丰收的喜悦。民间在立秋时会祭祀土地神,庆贺丰收,传递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第三热“季”

值得一提的是,立秋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的终结。事实上,立秋位列大暑、小暑之后,是第三热的节气。从节气排列顺序来看,立秋之后尚且有一处暑(末暑)节气。我们皆知,小暑、大暑、处暑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时段,它们与“三伏”基本重叠,尚未“出暑”,仅是谷物开始趋于成熟,依然处于暑天的炎热季节。立秋之后虽说一时暑气难以消解,但天气的总体趋势是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步凸显,往往是白天酷热,而夜晚却较为凉爽。昼夜温差逐渐分明,白天炎热,夜晚凉爽。当然,鉴于全国各地气候各异,秋季真正开始的时间亦不一致。

古代文学作品中将立秋划分为三候:“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然而,于中国多数地区,立秋至处暑这段时间依旧处于闷热的“三伏天”,并未全然呈现出三候的景象。但伴随时间的推移,这些气候特征会逐步显现。

立秋分为三候

立秋的文化内涵亦体现在民间习俗当中。譬如“贴秋膘”,人们在立秋时会享用各类美食,以补充夏季损耗的体力。“咬秋”则是通过进食特定的食物来迎接秋天的到来。立秋不单单是一个节气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它见证了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亦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现代社会,立秋的文化内涵依旧具备重要的价值。它提醒着我们尊重自然、感恩大自然的恩赐,珍惜每一个季节带来的美好。让我们在立秋之际,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品味丰收的喜悦,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