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 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主治: 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用法用量: 常用量3-9g。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引起胃肠道炎症等。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功效: 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
主治: 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用法用量: 常用量3-9g;绦虫、姜片虫30-60g,最大量用至120g。
功效: 敛肺定喘,止带沙,缩小便。
主治: 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沙,遗尿、尿频。
用法用量: 常用量4.5-9g。定喘汤(《寿世保元》卷三))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用药禁忌: 生食有毒。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腺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用法用量: 常用量3-9g。止呕除湿10~15g;开胃15~30g;安神,治疗失眠需要用30g 或60g 甚至90g 以上。
用药禁忌: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功效: 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
主治: 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目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用法用量: 常用量3-6g,入煎剂宜后下。在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仅用3g,以疏达肝木;在苍耳子散(《济生方》)用至15g,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功效: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 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常用量 6-12g,能健脾止泻;治疗寒湿腰痛、止带下,用30g 或更大的剂量;大剂量用至30~60g,益气通便,通泻。
功效: 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主治: 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常用量6-15g。6~30g,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30-45g,有利尿作用,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损、小便不利等症。白芍长于养血敛阴,虽有利尿作用而不伤阴。用量若在30g以上,对大量吐血的确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岳美中医话集》)。
用药禁忌: 不宜与黎芦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