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在我国家喻户晓,其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也成为名句。但这两句话是啥意思,众说纷纭。主要的说法有三种:一、《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解释为“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①二、杭州师范大学杨崧舟教授解释为“所有的功名、功业都已变成了尘与土,八千里路渺如云月。”②三、古诗词网的解释为“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③
以上三种说法中,第一种最为流行。第一句在说岳飞视功名如尘土,第二句突然就跳到了战场上,虽然可以体现出一种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的精神,但把两句对仗的诗的意思解释得毫无关联;第二种杨教授的解释稍显悲观,与后面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体现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相背。第三种解释问题和第一种一样,也是把两句对仗的诗的意思解释得毫无关联,显得比较牵强。
我一直对这两句诗心存疑虑。后来,读到了岳飞写于1135年的另一首诗《登池州翠微亭诗》,我觉得找到了答案。这首诗只有四句:“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我觉得用“经年尘土满征衣”来解释“三十功名尘与土”,用“马蹄催趁月明归”解释“八千里路云和月”再恰当不过了。“经年”对“三十功名”,“尘土满征衣”对“尘与土”,显然“三十功名尘与土”中的“尘与土”指的是征衣沾满尘与土,所以,这句诗可以解释为“三十年建功立业,征衣沾满尘与土”,下一句很自然地解释为“八千里南北征战,常常相伴云和月”,因为岳飞的很多军事行动都在晚上,从“马蹄催趁月明归”可以得到证明。如此解释,使得两个对仗句句意一致,顺畅自然,还保持了整首词的一致性。
另外,这样的解释也符合岳飞写这首词的心境。这首词是1140年岳飞取得郾城大捷之后,被朝廷以12道金牌召回,岳飞回想起自己艰苦抗金的岁月,虽然心情郁闷、愤怒,但仍不灰心,对抗金事业信心十足,遂写下这首《满江红》。
从《登池州翠微亭诗》到《满江红》,两首诗诗意的高度一致性,可以推断《满江红》的确为岳飞的作品,也只有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才能写出如此大气磅礴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