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为什么不修复圆明园(为什么圆明园没有被修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6 08:33:21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题/为什么圆明园没有被修复?


圆明园遗址

这几天,圆明园荷花节上的“并蒂莲蓬”新闻在网络上散布开来。

除了让国人惊叹不已的自然奇观之外,也再次让有关圆明园的话题热了起来。

这其中,最热门的话题就是为什么不重建圆明园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网友和学者都给出了权威的解答,毕竟现在的圆明园已经成为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人永远的国耻纪念地。

而且修复之后的圆明园也不可能达到其巅峰时期的景致,反倒是多增添了一处人工景点,毫无价值!

圆明园复原图

不过本人比较感兴趣的是,对于这么一个庞大的皇家园林,历经康、雍、乾、嘉庆和道光五代帝王的修建,自从被英法联军烧毁以后,清政府就没有动过重修的念头?

带着这个疑问,本人翻阅了案头的一些书籍,没想到还真的找到了清政府试图重修圆明园的蛛丝马迹,接下来咱们就好好看看吧。

圆明园复原图

重修这个事,还得从同治帝说起。

话说同治皇帝亲政以后,两宫太后就不怎么管他了。

毕竟孩子大了嘛,而且这婚也结了,身边的大臣也安排好了,国家的内忧外患暂时也都处理完毕了,似乎又回到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时代。

所以这同治皇帝也暂时没什么国事压力,而且咱们这位皇帝打小就“旷达性成、不喜羁绊”。

圆明园复原图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家里的长辈不管了,国家又没什么大事需要处理,自己又开始亲政,所以这同治皇帝在宫中和皇后妃子们“互动”时间长了,未免就有些厌烦,在紫禁城里面就按捺不住,开始向往宫外的花花世界了。

在这里要隆重介绍两位同治皇帝的侍从:文喜和桂宝,若没有他俩的“拉皮条”,小皇帝还真不一定敢重修圆明园。

这这两个人看出了皇帝的心思,所以就开始怂恿皇帝“微行”偷偷出宫采野花。

圆明园复原图

一开始同治皇帝还有些忌讳:“朕从前尚童稚,两宫太后及满朝大臣待朕尚宽,所以还能微行,现在朕已亲政,不比从前时候了。”

其实能看出来同治皇帝还是有些自控力的,最起码知道自己亲政了,不能再像小时候胡乱来了。

可是侍从之一的文喜怂恿皇帝的话述也是十分蛊惑人心滴:“据奴才愚见,越是亲政,越好微行!亲政二字,便是万岁爷独揽大权的意思,万岁爷要怎么行,旁人不敢说句不字,这乃叫亲政。”

圆明园复原图

这时同治皇帝仍然还有些犹豫,两个侍从又搬出唐宗宋祖、康熙雍正,说但凡是千古一帝,都是经常微行的,而且他们微行也没人拦着,所以皇帝你也可以微行。

二人你一句我一嘴的,最终说服了同治小皇帝,决定当晚就出宫微行,且要求文喜、桂宝二人随从。当晚,两个侍从就带着皇帝出来了,而且直奔一处妓院。

可怜我们的少年天子,第一次逛窑子,又被这两个货看透了心思,所以晚饭期间被好几个美女又是灌酒,又是听曲的,一夜的颠鸾倒凤,天快亮了才匆匆回宫。

圆明园复原图

第二天傍晚,同治皇帝又把他俩叫了过来,追述昨晚乐趣。

文喜看透了皇上心思,说道若皇上喜欢那些女孩,何不派人把她们接进宫中?

同治说道:“宫中不让采纳汉女,先帝的汉家女孩,后来都被母后撵出了宫。”

文喜想了想又说:“先帝为了不违反祖制,想了一个变通的办法,把汉家女孩安置在圆明园内,可惜现在园子已经被毁,否则就好办了!”

火烧圆明园油画

桂宝在一旁说道:如今四海承平,八方无事,这园子不好重建吗?

同治皇帝说:“无端大兴土木,不仅朝廷大臣,就是母后也会反对的。”

这时文喜却给皇帝出了个主意:以为两宫太后提供休憩颐养之地的名义,准备重修圆明园!

皇帝眼前一亮,第二天就下旨令内务府准备重修圆明园。

这个主意确实不错,西太后(慈禧太后)喜欢游山玩水,也希望圆明园能早日重建。

同治皇帝打着为长辈盖房,为长辈尽孝的大旗,也给自己准备一个藏娇的金屋,一箭双雕,堪称完美的计划。

火烧圆明园油画

但是大家都看到了,如今的圆明园还是残破的样子,那同治皇帝的重修计划为什么没有完成呢?

没有。

原因有三:

第一,工程量的确十分浩大,圆明园历经康熙至道光几代帝王的修葺才有了如此的壮观景象,而同治皇帝妄想几年之内就修好它,以便让自己金屋藏娇,这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第二,当时恭亲王出面干预,停止圆明园的重建计划,最终改为修葺三海(即北海、中海和南海)为两宫太后颐养天年,并且也得到了两位太后的同意。

第三,宫中有位叫桂庆的官员,因看到皇帝好几天出宫寻花问柳,就上奏称蛊惑皇帝的人要一律驱逐,且两宫太后要对皇帝严加管教!皇帝微行的事搞得人尽皆知,同治只好不再出宫寻乐。

圆明园复原图

就这样,清政府试图重修圆明园的计划最终以闹剧般的结局收场了。

如今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依然在诉说着彼时的屈辱历史,曾经的宫中乱象,就让他们飘散在历史的风中吧。

回想这段历史,不禁叹息:一把火也没能烧醒“天朝”。


文己所思,书己所想。

随心所欲,不畏世俗眼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