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山皂荚和皂荚的区别(中药——皂荚)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9 09:50:55    

皂荚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中的温化寒痰药。

皂荚为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果实。形扁长者,称大皂荚;其小型果实,呈圆柱形而略扁曲者,称猪牙皂,同等入药。产于山东、河北、江苏、四川等地。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切片(不去种子,生用或炒焦用。

【处方用名)

皂荚、皂角、焦皂角、猪牙皂。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

本品辛散走窜,性温燥烈,入鼻则取嚏开窍,入咽则则涌吐痰涎,服之能豁痰导滞,开关通窍,有较强的祛痰作用。

1、豁痰导滞:用于顽痰壅滞,胸闷气喘。可单用为末,蜜丸,枣汤送服,或与半夏、明矾同用。

2、通窍开闭:用于卒然昏迷,口噤不开,以及癫痫痰盛,关窍阻闭的病症。治卒然昏迷,不省人事,用本品同细辛研末,吹鼻取嚏。治中风癫痫,牙关紧闭,用本品同明矾研末,温水调灌,取吐。

【用量用法】

1.5~5克,煎服。焙焦存性,研粉吞服,每次0.6~1.5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内服剂量过大,可引起呕吐和腹泻。

本品性散走窜,凡孕妇、气虚阴亏及有咯血、吐血倾向者不宜用。皮肤破溃者不宜外敷本品,以防引起溶血反应。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

《名医别录》:“主治腹胀满,消谷,破痰嗽囊结,妇人胞不落。”

《本草纲目》:“通肺及大肠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喘咳,风疬疥癣。”

《本经逢源》:“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风痰,牙皂最胜;若治湿痰,大皂力忧。”

药物成分:含三萜皂甙(皂荚疳、皂荚皂甙)等。

药理:皂甙能刺激胃粘膜而反射性的促进呼吸道粘液的分泌,产生祛痰作用。体外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及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大量口服,所含之皂甙不仅刺激胃粘膜,十分钟后即呕吐腹泻,而且腐蚀胃粘膜,发生吸收中毒,可使血细胞溶解,特别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先痉挛,后麻痹,呼吸中枢麻痹即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