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位于济南古城西南,民间俗谓“三股水”。泉池历经修葺,今呈长方形,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汇入西护城河。趵突泉及周围20余泉统称为“趵突泉泉群”。其名胜古迹有观澜亭、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来鹤桥、蓬山旧迹坊及“激湍”“观澜”“趵突泉”“第一泉”等历代咏泉诗文碑刻。一边是水雾润蒸,一边是楼阁幽古,尽得福地洞天之趣。
趵突泉在金代《名泉碑》、明代《七十二泉诗》、清代《七十二泉记》中均有收录。趵突泉涌量之大,喷涌之气势,在济南诸泉中首屈一指。泉水从地下石灰岩中涌出,三窟并发,声若隐雷,势如鼎沸。
1932年,时任齐鲁大学中文系教授的老舍夹杂在熙攘的人流中来到趵突泉。老舍视济南为第二故乡,在游览趵突泉后,他写下了一篇题为《趵突泉的欣赏》的散文,细致描述了趵突泉的美:“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得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历史上,趵突泉曾多次停喷。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增加,断流停喷愈演愈烈。从1981年开始,趵突泉连续3年季节性停喷,在3月至9月间断流,雨季来临后复涌,人称“半年泉”。由于地下水位低,若有污水和雨水流入泉池,三个泉口形成漏斗状倒流现象,将严重污染深层泉脉。为保护泉水,将三个喷口暂时封闭,清理地面。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济南开始实施一系列保泉工程,兴建引黄水库、卧虎山引水工程、关停市区水厂、开展回灌补源等,这些措施最终在2003年扭转了泉水停喷的局面。2003年9月6日,趵突泉再次复涌,至今未再出现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