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坚执锐
披坚执锐是一个汉语成语。原义是穿上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指全副武装。该成语不仅仅局限于描述战争或斗争。它也常被用来比喻在各种困难或挑战面前,人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全副武装。含褒义。
《战国策·楚策一》:“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
《史记·项羽本纪》:“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反抗秦朝的暴政。其中,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一度声势浩大,但最终被秦大将章邯所消灭,起义失败。随后,项梁和项羽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继续领导反秦斗争,仍称楚怀王。
项梁在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后变得骄傲自满,最终被秦军打败并战死。章邯在打败楚军后,转而进攻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被章邯指派的王离、涉间的军队团团围住。
楚怀王对此非常着急,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领军队前往救援赵国。同时,怀王还将卿子冠军的称号授予宋义,命他统率其他各军。宋义带领军队到达安阳后,却连续四十六天不进军。项羽对此非常焦急,向宋义建议迅速渡河救援赵国,但宋义却以等待秦军疲惫为由拒绝。项羽见宋义执意不进,便以军法将其处死,自己接掌了军队的领导权。
项羽夺权后,率领军队渡过漳河,并下令破釜沉舟,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最终,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俘虏了王离,杀死了苏角,逼死了涉间。
在这个故事中,“披坚执锐”用来形容项羽等将士全副武装、英勇战斗的状态。它原指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后来引申为形容战士们准备充分、勇敢无畏地投身战斗。 同时,这个故事也展现了项羽的果敢和决断力,以及他在逆境中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面对强敌,他们毫不畏惧,披坚执锐,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迎接挑战。
每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总有一群英勇的战士披坚执锐,挺身而出,保卫家园。
近义词:
秣马厉兵:意为喂饱战马,磨快兵器,指做好战斗准备。
厉兵秣马:与“秣马厉兵”意思相同,也是指磨快兵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反义词:
手无寸铁:形容手里没有任何武器,也指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力量。
赤手空拳:形容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