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什么意思(千年前大唐王朝第一网红为什么在天地间独自哭泣?)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31 10:34:05    

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往往被用来形容独一无二的存在,是对人或物的较高评价。

这么有名的成语出自初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首诗亦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你抑郁、孤独、壮志难酬的时候,看看陈子昂,读读《登幽州台歌》,此时的你,也许在心灵上会与陈子昂成为彼此的知己,跨越千年的对话,双双不知为何泪下。

重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略说千年前大唐才子的千古悲怆!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天地很广阔,但懂我的人却不多。

中国现代大诗人臧克家有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陈子昂身虽死,但其影响力却流传千年,千年之后的今天,陈子昂与他的《登幽州台歌》依旧可以在心灵上与后人发生对话,陈子昂与《登幽州台歌》就属于死了但还活着!

《登幽州台歌》全文如下: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优秀的文学作品流传千年依旧热度不减,也许是因为它可以与读者产生共鸣,在心灵层面与读者发生碰撞。

人生自古以来就没有一帆风顺,陈子昂和今天的人们因为不同的原因产生了相同的结果——意难平,这便造就了古人与今人直接跨越千年的共同话题!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出征,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登幽州台歌》短短数语,却承载了诗人的全部心血与意难平。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命运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抑郁难平、孤独寂寞、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人生哪能多如意”人的一生多多少少会有所起伏,后世读者照样有意难平的时候。此时,读者与陈子昂便是同病相怜,你懂他的独自涕下,他也早料到了你的意难平。

标题中的“幽州台”也就是黄金台,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黄金台另可见于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本是贤明的君王招揽人才的地方,而此时的诗人却是怀才不遇、独自登台,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开头就起笔不凡,概括下来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意思是见不到前面招贤的明君,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前面的贤德圣君我是见不到了,现如今的帝王又不像从前,铺叙悲愤之原因,为末句“独怆然而涕下”埋下伏笔。

从时间的维度展开,回首前代,展望未来,跨越古今,气势非凡,开篇便给人一种漫长、旷远的冲击,这也是其成为名句的原因之一。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台远眺时,不禁感慨茫茫宇宙、事事飘渺,独自登台不禁潸然泪下。天地很广阔,可是懂我的人却不多……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莫大的不幸就是报国无门,寒窗苦读数十载,好不容易登科中第,结果确实生不逢时、缺少伯乐。陈子昂无疑是历史长河中不幸的那一部分,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得到朝廷的重用,他肯定是努力过,肯定是期待过,可是,一切都不如愿,这难免造成他内心的愤懑。这种不幸,在中国古代是很常见的,陈子昂和《登幽州台歌》注定会引起广泛的共鸣。

放眼当下,生活的压力、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人生路上的烦恼……把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压抑得意难平。

千年后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与陈子昂的遭遇相似,读其名作《登幽州台歌》不仅仅看到了当年陈子昂的孤独,更找到了彼此的共同点。因此《登幽州台歌》深受人们的喜爱,传唱千年,经久不衰。

五百年一遇的奇才,可惜奇才不得志。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从小就养成了豪家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后来荣登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

好友卢藏用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中评价陈子昂:“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五百年一遇的奇才。

十七八岁时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才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深钻经史,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陈子昂进士及第,此时才24岁左右,而且是十七八岁才弃武从文,这么几年就取得此等成就,真可谓奇才。

陈子昂其实在唐朝的文坛上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但唐朝的文坛可谓是群星璀璨,他难以熠熠生辉。在他之前有“初唐四杰”的光辉照耀着初唐的文坛,之后更有李白、杜甫等顶尖诗人的出现。在如此巨大的光辉之下,陈子昂能够被唐人称为“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可想而知,他是何等的有才。

陈子昂倡导诗歌革新理论。继初唐四杰之后,他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诗歌创作,《新唐书·陈子昂传》:“唐兴,文章承徐庾之风,天下尚祖,子昂始变雅正。”他强调以“风雅”“建安风骨”等优秀传统文风为榜样,推动诗歌的革新。其在诗歌革新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反映其能力非凡。

明代大才子杨慎在《升庵诗话》评价陈子昂:“其辞简质,有汉魏之风。”以这首《登幽州台歌》为例,思想内容上反映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暗含讽刺之意;并没有描写黄金台,而是反映现实。

陈子昂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儒家思想他照样信奉。可能奇才的世界就是这样吧!兼容各家。奇才往往与普通人不太一样,奇才更加懂得取舍之道,杂糅各家,为我所用。可惜,奇才壮志难酬。

朝堂之上他的勇于直谏、直言不讳,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后来又两次从军,见识到了战火的残酷,以及战火之下普通百姓的生活。无论是仕途的不顺,还是战争的摧残,这些都在深深地打击他。他天资聪慧又博学多才,可惜可惜,天才不得志啊!

千年之前的第一网红,可惜名人效应也没有摆脱意难平。

现如今的网络世界,要想红、要想火、要想提升知名度,有种说法叫“推广引流”。在中国古代可没有互联网,但是不妨碍古人们的“推广引流”,早在大唐的陈子昂就曾推广过自己,也确确实实圈粉无数,可惜有了流量却无法变现。

有一个小故事叫伯玉毁琴故事的主角就是陈子昂:

陈子昂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带有自己的一些诗文作品,可惜无人赏识。在街上遇到卖琴的,陈子昂出高价(在别人看来是天价),买下这把琴,围观者都好奇,这个年轻人干嘛花大价钱买一把琴呢?在众人疑惑不解时,陈子昂说话了:“在下蜀地陈子昂,略通音律,,明日可到寓所听琴。”

次日,寓所前果然来了一群吃瓜群众,都想要听听他的琴声,令人意外的是,他没有弹琴,他直接把琴摔在地上,摔烂。陈子昂说话了:“在下苦读多年,胸中饱藏笔墨文章,奈何无人赏识,今恳请诸位看一看我陈某人的文章。”

原来买琴、弹琴是假;推销自己和自己的才华是真。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无可奈何,无人赏识就只好自己推广。

事实证明,这一次推广引流是成功的,直接冲上大唐的热搜榜单,陈子昂也成为了当时的超级网红。

陈子昂的名字和他的锦绣诗文在京城传开了!知名度上去了,后来也做了一点官,但终究是仕途不顺。

陈子昂为官的时候正值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敢于直言,屡次上书谏诤。基本上就是在与当权者唱反调,自然就会受到别有用心之人的打压。

在跟随武攸宜出征时,武攸宜没啥本事,次年兵败,陈子昂请求带领万人作前驱,试图挽回败局,被武攸宜拒绝。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圣历元年(698年),陈子昂父亲老迈便辞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久视元年(700年),陈子昂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

纵使天纵奇才,终究难逃打压、排挤。陈子昂是希望作官为民谋利的,要不然他怎么会放下文人风骨来毁琴求名。只可惜他都做到这一步了,还是无法顺利的在官场站稳脚跟。付出了很多,结局照样意难平。

天地之间天才独泣:

仰望幽州台,回想当年的贤明君王招贤纳士,那是人才发挥才能的时代;

俯首来时路,摸爬滚打数十年无人赏识,纵使是天纵奇才照样不被接受。

回望历史,放眼当今,怎能不叫人感慨,怎么不叫人哀叹……

回望自己的一生,陈子昂发现:天地很广阔,但懂我的人不多……

五百年一遇的奇才,千年前大唐第一网红,结局确是:独怆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