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向质而行、向新而行!委员专家这样建言促消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0:56:00    

赏花踏青、文博参观、红色研学……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国内文旅消费市场异常火热。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清明节假期3天,国内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增长6.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后的首个重要节假日,消费市场活力十足。部分委员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继续“加码”促消费的政策措施,向质而行、向新而行,不仅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还要乐消费。

微信图片_20250327090615.png

△近日,“2025豫园·仲春花朝节”在上海豫园启幕。活动结合春日花景、古装巡游、国风展演、国潮市集和声光效果等,创新消费场景和体验。图片来源:新华社



通过供给创造需求拉动消费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民生冷暖,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体验。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志起表示,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继续发挥经济发展第一拉动力作用。“这个成绩比较亮眼,但跟前年相比有一定的下滑,所以必须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提升消费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点的作用。”

“《方案》是暖民心、惠民生的政策‘大礼包’,为全年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心剂。今年清明假期消费市场的火爆已经显示出了效果,要持续‘加码’,把这个良好的势头延续下去。”全国政协委员、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表示。

如何保持这个良好的势头?

“应该通过供给创造需求来拉动消费。不少居民不是没有消费意愿,而是在生活当中找不到感兴趣的消费点。”李志起举例说,现在很多新的消费场景对年轻人是很有吸引力的,比如国货潮品、文旅等,但对于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供给不足。就拿适老化改造来讲,很多老年人都希望在上洗手间、旅行等方面能够更加方便,可目前还没有太多的机构专门去研究这方面需求。

“今天再来看供给侧消费改革,与前几年有明显不同,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做量身定制的安排。比如要把过去那种简单的观光游变成真正的度假游、体验游,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有沉浸式的消费体验,既抓住消费者的‘金’,也抓住消费者的‘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

李志起认为,提振消费,在新消费场景的打造上给予更多政策支持,比如继续推出一些补贴、免税优惠政策,让供给的创造者能够减轻负担,敢消费、愿消费。

今年以来,我国掀起银发旅游热潮。据悉,“银发专列”开行后得到市场认可。图为在四川省成都市铁路安靖站,旅客们在上车前合影。图片来源:新华社




品质消费让人们觉得“花得值”



“提振消费政策的核心逻辑是破解‘没钱花’‘不敢花’‘花得值’这三重问题。”安庭表示,过去我们对前两个问题讨论比较多,“花得值”这个问题讨论较少。“我认为,‘花得值’同样值得关注,因为这个问题既关系到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的再提升,也关系到人们的消费认知和消费信心。”安庭说。

安庭调研发现,我国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特征呈现明显的“价值敏感型”升级——他们愿意为提升生活品质付费,但要求每一分钱都对应真实价值。这种消费心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得尤为典型,消费者既追求智能驾驶等创新体验,又对续航虚标、售后脱节等痛点零容忍。

安庭认为,“花得值”在以往容易受阻于两个现实矛盾:一是供需错配下的“品质断层”,部分产业仍停留在低价比拼阶段,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功能创新、服务增值的复合需求;二是消费认知存在“信任赤字”,尤其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难以准确评估服务价值。

“近年来,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决策正在从‘占有式消费’转向‘体验式获得’。”安庭认为,这说明消费刺激政策应该向“泛生产属性”倾斜,可以探索将职业培训、健康管理等具有人力资本投资属性的消费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让消费升级与个人发展形成共振。

对此,李志起也认为,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们对于消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对于消费的便利性、性价比更为关注,如今对于产品性能、品质和服务保障乃至人文关怀等方面更为看重,这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安庭建议,促进消费的政策组合应形成“研发端补贴﹢市场端试水”的闭环。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前端布局充电桩基础设施(供给创造),同步实施购置税减免(需求激励),当续航焦虑解决后自发形成消费增量。这种模式也可以向“银发经济”等领域延伸,比如北京试点“适老化改造套餐”,政府补贴企业研发模块化改装方案,同时向老年人发放定向消费福利,形成供给与需求互相验证的机制。

不过,安庭也提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避免“高端化=高价化”的误区。政策着力点应放在降低品质提升的边际成本上,多注重“提质不提价”的策略,既能维护现有消费能力,又能激发更新换代需求。“当消费者持续获得超预期的使用价值时,消费认知就会自我强化。只有建立这种正向循环,才能真正激活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2025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在上海开幕(2)XxjpsgC007420_20250320_PEPFN0A001.JPG
△2025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全景展示家电及消费电子领域的前沿成果,呈现AI赋能智慧生活的新产品、新方案、新场景。图片来源:新华社



通过技术创新扩大消费



今年清明假期,一款可帮助游客攀登泰山的外骨骼机器人悄然走红。其由于拥有通过传感器感知人体意图,实时计算助力需求,向穿戴者的核心部位动态输出机械力,从而减少人体发力的特殊功能,成为登山爱好者的宠儿。

泰山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李刚表示,假期期间景区投放的近百台外骨骼机器人出租每天都是爆满。据记者了解,3月以来,外骨骼机器人已在三门峡灵宝汉山、保定白石山、银川贺兰山等景区亮相。

图片△游客用登山助力机器人攀登泰山。图片来源:泰山晚报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出提质、转型、分化、创新、重塑等新趋势,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还引领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经济学院院长方洁认为,消费者对品质、品位、品牌和个性的追求带动了中高端消费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国内供给创新,形成了物美价廉的“新国货”消费潮流。未来,消费将更加突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便捷化的发展态势。

“促消费要向新而行,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新的消费场景,给消费者提供以前没有的消费方式或者消费品。”苏剑举例说,智能家居以前是没有的,现在随着技术创新,这种智能化产品随之出现,在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消费者需求,这类新产品的出现自然会扩大消费。“从中长期来看,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是扩大消费的一种重要方式。”苏剑表示。

李志起同样认为,促消费要有更多的科技含量,用更多的创新点来让供给变得更加有质量。他建议要进一步重视以科技创新为主的数字消费,比如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实施,人工智能将全面接入生产生活各领域,我们要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加上各种电子产品和各种消费场景,这恰恰是促消费的重点领域。

李志起表示,在促消费的同时,要重视优化消费环境,一方面要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买到假东西,确保消费者维权渠道畅通;另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便人们消费,比如打造便利的交通、便民商圈的等。“《方案》把短期和长期政策做了统筹安排,从去年以旧换新政策直接拉动1.3万亿消费来看,今年提振消费各项措施实施后,一定能更好地拉动经济增长,全年5%的GDP增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者:李木元 李敏杰 宋宝刚 易欣

文字编辑李彬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