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建水紫陶对话淡水柴烧 2025“云艺入沪”首展亮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8:12:00    

当中国云南的建水紫陶遇到中国台湾的淡水柴烧,会碰撞出怎样的艺术火花?作为2025年“云艺入沪”计划的首展,以《跨越海峡的泥土诗篇》为主题的“建水紫陶与淡水柴烧的艺术对话”展,带领观众在泥与火的交融中感受艺术之美,同时也持续将深藏云南的艺术资源引入上海。

走进坐落于虹口区的青藤美术馆,出自田彦廷、孔明、潘娟等两岸顶尖陶艺家之手的近百件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以泥土为媒,以火痕为语,每一件作品都独具匠心、无法复刻,让人一见倾心。

来自中国台湾的艺术家田彦廷,以柴烧及漂流木灰釉系列见长,他的作品运用最纯粹的自然元素,在最大限度上释放出陶与火的魅力,交织出大自然般的丰富多彩及变化万千,造就出每件独一无二的作品。

而云南建水紫陶则在孔明教授与潘娟大师的深耕下,传承千年“阴刻阳填”绝技。建水紫陶历经七十二道工序,将文人书画永固于泥坯,朱砂红胎上嵌刻的彝文符号与茶马古道记忆,成为滇南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视觉密码。

建水紫陶与淡水柴烧,两者间的对话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样貌,传递出文化的多样性与生命力。

云南红河学院建水紫陶产业学院院长孔明说,在泥与火的交融中,陶艺家的思想与灵感通过指尖在泥上呈现。尽管工艺和制作理念不同,审美上也有差异化,但对话这样的方式碰撞后,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不同之美。

云南因其多样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民族文化闻名于世,从去年开始正式启动的“云艺入沪”系列艺术策展计划,将把云南的多元艺术和文化瑰宝引入上海,促进沪滇文化艺术长期交流。今年首展特意选择的建水紫陶,就是具有云南独特代表性和艺术价值,又藏在深闺艺术门类。

上海云南商会文化艺术专委会主任、青藤美术馆馆长卢志刚说,云艺入沪的初衷就是把云南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发掘出来,并推而广之,让它和上海的大市场进行连接。所以接下来他们还会把云南剑川的木雕,以及彝绣等这些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带到上海,与江南和上海的艺术门类进行对接,形成比较有趣的展览。

看看新闻记者: 汤铭

编辑: 汤铭

责编: 顾怡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