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伊顿纪德优教育为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初一年级学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青少年礼仪体验课”,通过百年校服文化解读与礼仪实践指导,带领学子们探寻“美由心生,礼形于外”的文明真谛。高中场和初中场分别由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王鑫和黄德怀主持。
校服为媒:传承文化基因
“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伴随着礼仪师对《礼记》经典的开场诠释,活动以校服文化的百年嬗变为切入点展开。主讲人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展示了从民国到现代校服的演变历程,指出校服不仅是身份标识,更是“校园精神的流动载体”。当呈现南开中学“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的百年衣镜铭时,现场学子自发跟诵,在传统训诫中感悟服饰礼仪的永恒价值。
美育润心:涵养文明气质
在互动体验环节,礼仪师通过“仪态训练”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从挺立如松的标准站姿,到得体适宜的鞠躬礼仪,从衬衫的合体穿着到校服纽扣的规范系法,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无声的修养”。学生们在体验后感慨:“原来整理衣领的角度都有学问,这让我理解了优雅需要内外兼修。”
以礼立身:培育时代新人
“真正的美是尊重他人的舒适感。”礼仪讲师结合青少年成长特点,强调礼仪的核心在于共情能力培养。通过情景模拟校园场景,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得体举止对人际关系的正向影响。
学校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黄德怀、王鑫表示:校服不仅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更是校园精神与价值的载体。它承载着“美由心生,礼形于外”的深刻内涵,是我们内在修养的外在彰显。我们今天一起探寻了礼仪之美如何浸润心灵、塑造气质,让优雅的仪态与文明的举止,成为青春最闪耀的底色。
“我们身着一套洁净、优雅的校服,展现着形象之美;我们的言行有度,举止有张,彰显着仪态之美;我们关爱他人、关爱环境,践行着行为之美、心灵之美。在美的浸润与熏陶之下,我们的灵魂也将以美着色,这正是美对我们人格的塑造。”在这个审美素养与人文精神并重的时代,河南省实验中学学子们正以知行合一的礼仪实践,书写着新时代青少年的文明答卷。
审核:卢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