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将至,昨晚下了雨,查看一下各水库情况。”4月24日,忠县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随着值守人员的操作,数字大屏立马调出“水库一张图”,分布在各水库点位的视频监测设备传回实时画面显示,各水库水位运行正常。
“一旦水位超出设定阈值,就会发出警报,预警信息会及时通知县、镇、村社的应急人员。”忠县应急管理局局长陈家文介绍,作为全市防汛抗旱重点区域,忠县组建了覆盖“县—镇—村”的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和专兼职救援队伍,并提前配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化“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
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范”,只是重庆系统重构“全灾种大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举措之一。
同时,应急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智赋能”,开发的“自然灾害防减救”数字应用。该应用接入全市3.2万个风险隐患点位、102万余名各级各类应急责任人、1130支救援队伍等数据,具备暴雨风险态势、小流域洪水推演、灾情影响分析、群众转移评估等功能,可将应急响应速度提升300%、资源调度效率提升150%。
同时,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还谋求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协同”的转型。
20秒内,锯片完成对铁丝的切割,距离不到1厘米的灯泡则完好无损,在交通事故、房屋坍塌等救援中,这样操作可尽量减少对被困者的伤害。不久前,在市专业应急救援总队,看到队员们通力合作、精准操作,记者感受到了应急救援能力的“提质增效”。
作为市级应急救援队伍,市专业应急救援总队没有“关起门来”,而是共享知识、共进能力,积极推动市级、区县、乡镇三级应急救援力量协同提升,下好全市应急救援“一盘棋”。
突出“全域型”队伍结构建设,重庆还成立了市航空应急救援总队,培育发展涵盖危化、工程抢险等8个行业的13支专业救援队伍,并组建起42支区县队伍、1031支镇街队伍。目前,已构建起水陆空立体作战、多灾种综合应对的“1+13+42+N”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率先在全国形成“乡镇先期处置、区县常态应对、市级专业攻坚、国家队重点支撑”的救援力量格局。
市应急管理局介绍,通过重构“全灾种大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全市应急管理数字化安全治理、扁平化应急指挥、源头化风险防控、专业化应急处置、集成化应急保障、社会化应急协同六大能力实现整体跃升。截至2025年4月,连续52个月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为历史最好水平。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朱婷 实习生 马厚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