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需求增量撬动发展增量(评论员观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8:23:00    

来源:人民日报

2025年经济一季报出炉,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开了好头。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观察经济形与势,把脉发展量与质,为进一步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集智聚力。

——编者

最近给快两岁的孩子买夏天的鞋。从网店到实体店,对比材质与售价,选择品牌与样式,尽管知道孩子脚长得很快,还是一口气买了两双。一是因为店铺有活动,两双更划算;二是鞋子款式好,两双都喜欢。

买鞋的体验,映照当下的消费。商品琳琅满目,功能各具特色,有的热门品类新品一出即卖断货。持续释放的需求背后,是经济活力在上扬。

经济数据给出有力证明。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去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而且增速逐月回升。冰雪经济、低空经济、首发经济、银发经济、赏花经济……一个个消费新亮点,如同经济大海上翻涌的浪花,既满足了需求,也吸引了投资,汇聚成扩大内需的洪流。

需求侧是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方面,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挖掘内需增量,就是撬动发展增量。一段时间以来,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内生动力偏弱、投资增长面临制约,是影响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的重大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形成合力、持续发力,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动能很充足,潜力还很大。比如,老年人爱旅游、中年人喜养生、年轻人买文创,按人群划分的细分市场越挖掘越精彩。又如,随着人工智能加速应用,即时零售、数字消费、文化旅游等消费场景、消费形态不断创新拓展,消费的新需求、新动能不断积蓄。一季度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8.3%,休闲娱乐业同比增长67.6%,14亿多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依然是充满商机的蓝海。

短板处有机遇,不足中蕴潜力。创造有效需求、增强消费意愿,宏观政策有很大施展空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七大行动,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前端促进居民增收,中间提升消费品质,末端优化消费环境,持续释放的消费潜力能有效促进增长。

扩内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效投资既有利于促进短期经济增长,从中长期看同样有助于固本培元。以工业园区为例,面对用地限制、产业不旺等问题,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引入相关企业,在研究产业政策、充分分析论证后,将一个烂尾项目打造成生物医药产业园,变“包袱”为“财富”。这一盘活存量、做优增量的过程,推动了资源高效利用,带动了有效投资,提升了经济的内生动力。

做大、做强、做优发展的增量,既要向内挖潜力,也要向外拓市场,最重要的是实现内外联通。刺绣、盘扣、斜襟……法国巴黎街头,一些成衣品牌橱窗里增添了“新中式”。不只是国风服饰,青花瓷元素的窗帘、非遗潮玩、书画陶瓷、草本美妆等国潮产品,热销海外,赢得认可。这些都是今年一季度出口增长6.9%的缩影。外贸企业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中国造”形成了难以比拟的产品竞争力。

增量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也是靠质量拼出来的。产品品质好、性价比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是我国制造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看一季度的一些先行指标: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4.2%,初创企业经营活力指数同比增长20.0%,全国主要港口日均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0.6%……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拓宽多元化的出口,做到内需有冲劲、外需有韧性,我国经济基本盘就能更加稳固。

超大规模市场,不只在于人口规模大,更在于增长稳、增量大,供需之间良性互动。中国市场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舞台,奔腾的发展浪潮将持续涌动新机遇、新希望。(李洪兴)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3日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