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海”提升工程赋能衢州医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1:10:00    

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腊莎 通讯员 姜丽

“如今异地看病的便捷程度,实在超乎想象,感觉就像在同一家医院换个病房那般轻松。”今年年初,市民刘女士(化名)不幸被淋巴瘤的阴霾笼罩,在历经波折后,她深切感受到了就医之路的顺畅转变。不久前,刘女士在浙大二院成功完成移植手术,随后平稳回到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浙大二院衢州分院)接受免疫重建治疗。这场在多方协同下的生命接力,成功助她转危为安。

刘女士的感慨,背后映射出患者无门槛便能畅享省级优质医疗资源的现实。而这都得益于浙江省大力推进的“山海”提升工程。自该工程在衢州落地实施,衢州二院紧紧依托浙大二院雄厚的资源优势,全方位强化自身建设。在学科发展上,浙大二院精准把握衢州二院的实际情况,悉心指导开展一系列前沿新项目、新技术,助力衢州二院在科研技术领域实现诸多创新突破。对广大衢州百姓而言,这意味着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就医的可及性与便捷性。

“协作模式”为患者迎来生命曙光

60多岁的陈大伯,原本只是因意外骨折住进医院,却被查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当时孩子们都懵了,连夜在网上查资料,才知道这病得做化疗、移植,我们一下慌了神,我和老伴甚至翻出了老房子的房产证,想着实在没办法,只能卖房给老头子治病了。”提及那段灰暗的日子,陈大伯的老伴眼眶泛红。

为了给父亲寻得一线生机,陈大伯的三个子女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医之路。他们轮流请假,带着陈大伯辗转奔波于上海、杭州的各大知名医院。在异地就医,每一次排队挂号都是一场漫长的煎熬,长时间的等待和奔波让一家人疲惫不堪。

所幸,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听闻浙大二院血液内科专家常驻衢州二院,且在白血病、骨髓瘤和淋巴瘤等血液疾病的治疗方面经验极为丰富。一家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陪陈大伯来到了衢州二院血液内科门诊。

接诊的浙大二院血液内科主任徐旸,作为在血液疾病治疗领域深耕多年、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与深厚学术造诣的权威专家,仔细翻阅了陈大伯的各项检查报告。随后,徐旸当场为陈大伯制定了一套清晰明了的“衢州化疗+杭州移植”协作模式治疗方案。按照这个方案,陈大伯需先在衢州二院完成4个周期的靶向化疗,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后,转至浙大二院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最后再回到衢州二院进行免疫重建。

“徐主任把每个阶段可能面临的风险、需要注意的事项都讲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康复期的饮食清单都细致地给我们列好了。”陈家大女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长舒了一口气说道。这个量身定制的方案,就像一颗“定心丸”,让此前满心焦虑的家属们终于有了主心骨。

无缝就医体验补齐基层医院短板

在衢州二院,陈大伯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安心地接受化疗。医护团队时刻关注着他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陈大伯的身体状况逐渐达到了移植标准。此时,衢州二院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精准对接患者转诊需求,通过绿色通道,一键直转将陈大伯顺利转至浙大二院。

在浙大二院,凭借省级医院顶尖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移植手术得以顺利完成。术后,陈大伯回到衢州二院进行后续治疗。熟悉的医护团队,亲切的问候与关怀,舒适的就医环境,让陈大伯的恢复进程比预期更加顺利、快速。“以前总觉得得了大病,非得去大城市的大医院,免不了一顿折腾。现在不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这么优质的治疗,就连去大医院就诊也给安排得那么好,真的太感谢了!”陈大伯感慨万千,话语中满是对“山海”提升工程的感激之情。

在浙大二院血液内科专家徐旸下沉帮扶期间,“衢州化疗+杭州移植”协作模式已呈常态化运作。陈大伯不仅是这一协作模式的直接受益者,更是“山海”提升工程惠及广大患者的生动缩影。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协作模式,让数万患者实现了‘上转有通道、下接有保障’的无缝衔接就医体验。”衢州二院血液内科主任邱慧卿表示,长期以来,移植治疗作为巩固疗效的关键环节,一直是基层医院的薄弱点,许多血液病患者因本地医疗条件有限,不得不辗转异地求医。如今,随着双向转诊制度的完善,省级转诊平台实现全天候专人对接,基层医院与省级医疗中心的资源壁垒被彻底打通。从化疗、免疫治疗到靶向治疗乃至移植,各环节实现高效衔接,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