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安踏21亿元“押注”狼爪,旗下国际户外品牌面临相互竞争压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6:27:00    

安踏体育旗下品牌再添一员。

4月10日,安踏体育发布公告,集团将全资收购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基础对价为现金2.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元)。在满足其他惯常交割条件后,本次收购预计将于2025年第二季末或第三季初完成。

通过收购,安踏体育旗下已聚集了斐乐、迪桑特、可隆、始祖鸟、萨洛蒙等多品牌。有专家分析认为,虽然安踏体育拥有多个国际品牌矩阵在中国市场相对成功的运营经验,但运营狼爪能否实现该集团早前品牌成功落地经验任重而道远。同时,在户外品牌相互竞争压力加剧的形势下,如何做好旗下各品牌的错位发展,也对安踏体育提出了挑战。

此外还有分析指出,安踏体育收购狼爪有其全球化布局的考量。同为国产运动品牌的李宁、特步国际以及361度的国际化进程又有哪些推进呢?

“买”出来的多品牌矩阵

公开资料显示,安踏体育此次收购的狼爪是起源于德国的户外服饰、鞋履及装备专业品牌,成立于1981年,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凭借TEXAPORE防水透气技术、符合人体工学的户外装备设计,以及标志性的环保理念,该品牌位居欧洲户外市场第一阵营。截至2025年1月,狼爪在全球拥有495家专卖店,其中226家分布在欧洲,269家位于亚洲,另外其全球还有超过4000家的零售店。

服装行业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对于安踏体育再次出手收购新品牌并不意外,“买买买早已成为安踏体育的标配”。

关于安踏体育“买”的故事还要从2009年说起。当年,安踏体育以约4.6亿元收购了意大利百年品牌FILA(斐乐)的大中华区业务。彼时FILA在中国市场连年亏损,门店仅剩50家。在安踏体育的运营管理下,FILA约在2014年扭亏为盈,在中国进入快速增长期,一度成为安踏体育的增长引擎。

尝到“买”品牌的甜头之后,安踏体育的“买买买”之路也正式开启。2016年,安踏体育斥资1.5亿与迪桑特子公司和伊藤忠公司成立合资业务,安踏体育负责迪桑特在中国区独家经营、产品设计、销售及分销的业务。2017年,安踏体育又收购了韩国高端户外品牌可隆,同样也是成立合资企业,负责中国市场的运营和销售。

到2024年,定位高端滑雪、高尔夫赛道的迪桑特和定位高端户外生活方式的可隆所在的安踏体育所有其他品牌营收达到106.78亿元,同比增长53.7%,进入“百亿俱乐部”,同时其经营利润同比提升61.7%至30.5亿元,成为安踏体育新的增长点。

在这期间,安踏体育还在2019年联合方源资本等以46亿欧元完成对亚玛芬体育的收购,后者是知名户外运动品牌始祖鸟、萨洛蒙、威尔胜等的母公司。被收购约五年后,亚玛芬体育也为安踏体育业绩带来了正向反馈。去年上市的亚玛芬体育营收同比增长17.8%至51.83亿美元,加上安踏体育708.26亿元的营收,安踏体育的年度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085.78亿元。

另外,2023年,安踏体育还收购了女性运动品牌玛伊娅MAIA ACTIVE。大约一年半后的今天,安踏体育又对外披露收购狼爪。

目前,安踏体育旗下品牌已覆盖大众运动(安踏主品牌)、时尚运动(FILA)、专业户外(迪桑特、可隆)、高端运动(亚玛芬体育旗下始祖鸟、萨洛蒙)等多元赛道。安踏体育表示,本次收购符合集团“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策略,集团将通过本次收购进一步强化和拓展户外运动板块。狼爪的加入将完善集团现有的品牌矩阵,将集团的户外产品线从高端延伸至大众市场。

程伟雄认为,安踏体育拥有多个国际品牌矩阵在中国市场相对成功的运营经验,运营狼爪品牌理应驾轻就熟,但能否实现该集团早前收购品牌成功落地的经验依然任重而道远。

此外,程伟雄还指出,目前该集团旗下的国际户外品牌相互竞争压力加剧,如何做好各品牌错位发展面临一定挑战;同时,安踏主品牌如何在当下的多品牌矩阵中整合资源实现突围也存在压力。

国产运动品牌的“国际化”战略还处于路径探索期

对于安踏体育再次出手收购户外运动品牌,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她认为,安踏体育此次的收购是按照其全球化的进程和多品牌的策略有序推动的。收购狼爪对于该集团推进欧洲市场的业务方面会有助力。

对此,安踏体育也表态,狼爪在欧洲市场(尤其是德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整合狼爪将会是集团在全球化策略的另一个重要步伐。

近年来,安踏体育的全球化布局正在加速推进。去年,借助亚玛芬在纽交所上市的机会,安踏品牌趁机打开了美国市场;安踏签约的NBA球星凯里·欧文参与设计的签名鞋ANTA KAI 1 Speed在全球两大体育用品零售商Foot Locker和Dick's Sporting Goods发售,这两大零售商是欧美主流零售渠道,覆盖欧洲及北美等五大重点市场。

目前,安踏体育的国际化布局以东南亚市场为主。2022年,安踏品牌在东南亚成立分公司;2023年2月起,安踏先后在泰国开设子公司、在新加坡核心商圈开设新店、在曼谷开设泰国首店······截至去年年底,安踏体育在中国以外的门店为243家。此外,除深耕东南亚市场,安踏体育还战略性布局了中东、北美、欧洲及非洲市场。目前,安踏体育业务已覆盖全球近20个国家,并进驻了110家欧美主流零售渠道。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随着国内运动品牌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包括李宁、特步国际等在内的国产运动品牌也加速开拓海外业务以寻找新的增长点。

2023年年底,为拓展海外市场打基础的李宁22亿港元在香港买楼;去年下半年,李宁又宣布LN Co(李宁集团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与Founder Co(李宁全资拥有公司)、红杉中国管理的HongShan Venture和HongShan Motivation订立认购及股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李宁品牌在中国内地以外地区的独家开发及经营。

特步国际凭借其2019年起收购的索康尼、迈乐等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其在年报中透露,目前集团在亚太区以及欧洲、中东和非洲拥有庞大的分销网络。361度则表示,目前在海外地区已开设1365个线下销售网点,网点覆盖美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2025年1月还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设海外首家直营店。另外,去年4月起,361度海外电商独立网站也已正式上线运营。

目前来看,国产运动品牌的国际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资本运作“买品牌”,另外一种是主动“走出去”,到海外市场开门店或采取经销、代理等模式。程伟雄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部分国产运动品牌的“国际化”战略还处于路径探索期,“毕竟国产运动品牌在国内都没有取得绝对领导地位,去国外打拼更需要时间和成长空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真真 编辑 陈莉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