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根跳绳带火一座城 重庆市黔江区以“体育+”赋能文旅体融合发展新篇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5:02:00    

央视网消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与黔江区政府联合主办的“黔江区全民健身跳绳运动公开课启动仪式”在黔江区 5A 级旅游景区濯水古镇举办。活动先后在 10个央级平台播出与推广,并多次登上 CCTV17 大屏。 此外,还在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网在内的16家外部权威媒体平台进行了宣推,形成了全域覆盖、全民热议的传播效应。全网总曝光量 1.3 亿,播放量破 5598万,总互动量 50.4 万。

以此为基础,重庆市黔江区还创新打造“体育+文旅+文化+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模式,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绘就了一幅全民健身与文旅经济同频共振的活力画卷。

全民健身新赛道:小跳绳撬动大健康

近年来,新华小学跳绳队在国际赛场上声名鹊起,成为黔江区域一个特色体育项目、一张地方文旅名片。

由于跳绳简单易学、不受场地限制,特别适合黔江山区尤其是学校资源有限的现状。新华小学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壮大,进而多次代表国家参赛(如2023年美国世锦赛、2024年亚洲锦标赛等),同时通过CCTV《挑战不可能》等节目破圈传播,形成“黔江跳绳”品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黔江区政府也不遗余力地予以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比如联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将全民健身公开课在濯水古镇等旅游景区进行直播,邀请奥运名将史冬鹏、世界冠军杜婷婷等倾力参与,这些举措都大大吸引了游客的参与,有效推动全民健身与区域发展协同并进。

文化传播新范式:微短剧示范“轻量级”文旅传播模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还精心拍摄制作6集体育文旅系列微短剧《一根透索入黔江》,通过高密度呈现黔江特色(如每集聚焦一个景点或非遗项目),将体育赛事、地理景观、非遗文化巧妙串联起来。

剧中通过唐代小童唐小跳的穿越冒险,将黔江标志性景点如濯水古镇风雨廊桥、小南海地震遗址等融入闯关剧情,让观众在感受跳绳竞技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黔江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视觉种草”。

剧中唐小跳通过跳绳挑战解锁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的图案密码,或借助石鸡坨土陶技艺解决剧情难题,将非遗文化转化为互动式叙事载体。此外,短剧中通过“跳绳训练营”、“火锅食材收集赛”等情节,将黔江的“川渝美食”(如黔江鸡杂)与跳绳技巧结合,既传递运动精神,又激发游客对当地美食的探索欲。

系列微短剧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等平台播出后,影响力巨大,其中”跳绳少年闯关记”在央视网全平台收获超8000万次播放量。央视网还通过轻量化的短视频传播方式,达到“碎片化观看、系统性认知”的效果。例如,第二集以“人人会跳绳”凸显全民健身氛围,第三集以火锅食材串联美食文化,形成多维度文旅印象,真正实现了微短剧赋能区域文旅升级。

乡村振兴新窗口:大屏运动会,让乡村业态升级

重庆市黔江区还通过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CCTV17合作拍摄《乡村运动会》,以跳绳、跑步等特色体育活动为载体,将非遗文化、地理景观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所谓“乡村运动会”,就是以“主持人+非遗传承人+村民”组队竞技形式,设置“稻草绳编织竞速赛”“背篓接龙跳绳赛”等特色项目,通过4K超高清技术实现“田间地头直通城市商圈LED大屏”的实时互动,吸引多支队伍参赛,从而带动农特产品直播销售额,让传统非遗“活起来”、农副产品“走出去”、乡村人气“旺起来”。

应该说,乡村运动会的发展与广泛传播,有赖于创新型利用土家族摆手舞的音乐与动作,形成“黔江土家摆手绳”,有赖于将跳绳与非遗技艺融入,更有赖于央视网进行资源整合放大传播功效。

而通过和央视网等平台的合作,重庆市黔江区也找到了发展文旅的独特打开方式。通过充分利用“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的文旅资源优势,黔江区将景区变为全民健身的天然舞台,将非遗文化成为现代跳绳传承的新火花。

而站在新的起点,黔江区必将和央视网等平台深度合作,持续深化“一根跳绳+N种可能”的创新发展路径:规划相关主题文化公园,筹备国际性赛事,打造大型实景演出等,以小绳子“转动大产业”,以跃动的姿态书写着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