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多地多所中小学提前开学、违规补课被点名,有校领导被免职,教育部为何动真格?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0:37:00    

日前,多地一些中小学提前开学、违规补课的情况被教育部点名批评。涉事省份教育部门对相应学校给予全省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取消荣誉称号等处理。

教育部在通知中指出,要将合理安排中小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充分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作为“底线”,将禁止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作为“红线”,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常态化、持续性排查整治,维护好教育生态。

教育部为何会对提前开学、违规补课“动真格”?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褚宏启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学生周末双休是法定的休息权利,任何组织与个人均不得侵犯,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享有休息权,确保中小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刚性要求,在法律与政策面前,不存在也不允许有弹性与变通。

提前开学、违规补课 多名校领导被免职
学生“睡眠保卫战”再升级

这三起典型案例中,2月5日,河北省教育厅对组织高三学生违规补课的保定市高碑店第一中学进行全省通报批评,取消其三年内省级评优评先资格。省级在分配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时,对高碑店市按最低档执行。同时,明确规定,任何学校一经发现存在违规补课行为,取消学校所获省级荣誉称号。

2月7日,江苏省教育厅对存在假期违规补课行为的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宿迁市致远中学、宿迁市泗阳中学等4所学校,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分别给予取消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称号、两年内不得申报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等处理。

2月12日,河南省教育厅对存在提前开学、违规补课问题的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信阳市第六高级中学和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进行全省通报批评,省委教育工委约谈了洛阳市、信阳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和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洛阳市、信阳市有关部门对三所学校主要负责人给予免职处理。

教育部在日前印发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在校时间过长、节假日补课等不规范办学行为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教育形象,具有极大安全稳定风险。河北、江苏、河南等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安排好中小学生节假日休息和活动的通知》以及教育部有关要求,下大力气治理在校时间过长和节假日补课问题,立场鲜明,态度坚决。

通知要求,要深刻吸取被查处学校的教训,充分认清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压实责任,通过常态化培训和督导,引导教育系统充分认识违规补课、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危害。

通知还提到,各地要严格规范管理。不折不扣落实基础教育规范管理的各项要求,将合理安排中小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充分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作为“底线”,将禁止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作为“红线”,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常态化、持续性排查整治,始终保持严管严查高压态势,维护好教育生态。对查处不力、敷衍塞责的地方,要约谈教育部门负责人,在评优评先、绩效考核、项目申报、经费奖补等方面予以降档扣分处理;对顶风违规、屡禁不止的学校,要严肃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责任,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依法依规予以处分。

同时,教育部还统一公布了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等,接受社会监督。

确保中小学生享有休息权是刚性要求
不允许有弹性与变通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褚宏启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学生周末双休是法定的休息权利,任何组织与个人均不得侵犯,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享有休息权,确保中小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刚性要求,在法律与政策面前,不存在也不允许有弹性与变通。

褚宏启指出,由于错误的教育观、人才观、政绩观作祟,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出现学生在校时间过长和节假日补课等违规办学行为,严重侵犯学生的法定休息权,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严重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给教育系统带来安全稳定风险。

褚宏启提到,过度学习、高强度学习,严重影响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导致近视率居高不下、体能不足,还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充分的休息,尤其是周末两天的休息,可以较好地缓解压力、保持动力,避免抑郁、轻生等极端现象发生,守住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安全底线”,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褚宏启认为,适当休息和放松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避免过度疲劳。研究表明,过度学习对于提高学业成绩帮助不大,题海战术的边际效应很小。长期以来教育界就有“7+1>8”的说法,意思是7个小时的学习加上1个小时的锻炼,其效果大于8小时全部用于学习。一张一弛,才是有效、高效学习之道。当学生充分享有休息权时,就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作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从单一知识学习和单调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褚宏启还提到,要加强督查与问责,转变政府、学校的教育政绩观。不再以升学率、清北率作为衡量区域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坚决治理唯分数、唯升学问题,加强对于学生在校时间过长及节假日补课的治理,严格落实基础教育规范管理的各项要求,将合理安排中小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充分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作为“底线”,将禁止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作为“红线”,持续开展排查整治,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褚宏启表示,长期以来,一些学校的整体工作是围绕唯分数、唯升学进行整体设计的,在时间维度上,学生在校时间过长和节假日补课是与这一套整体结构相匹配的、相契合的。保障中小学生的休息权与落实周末双休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求升级培养目标,由培养会考试的人转向培养具备核心素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人,并依此对课时安排、课程内容、考试与评价方式等进行全面改革,转变学校发展方式,把精简高效作为学校内部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目标,给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留出空间。

褚宏启说,教育强国不是通过高强度刷题、通过题海战术、通过无节制补课建立起来的,而是要厚植发展基础,夯实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真正培养出能担当时代大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21世纪人才。

将自主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1条明确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责任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引导其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安排好中小学生节假日休息和活动的通知》规定,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全国中小学实行五天学习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也提到,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张志勇提到,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的阶段,充足的休息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安排好中小学生节假日的休息和活动是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共同责任。要坚决把自主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儿童休息和闲暇权利的根本目的,是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自由发展。把晚自习、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还给学生,不是不让学生学习,而是要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究其本质,乃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里的自主学习,不是狭义上的文化知识学习,而是包括儿童的道德学习、知识学习、体育运动、艺术教育、劳动教育等。”

张志勇认为,将自主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关乎学生的自主成长,学生有了更多闲暇时间,才有学习如何管理和分配闲暇时间的机会,才能不断培养学生自主规划、自我管理能力,才有可能解决家长们担心的孩子管不住自己的“难题”。有了更多闲暇时间,学生才有可能在自己的个性、潜能领域强化学习,加快发展。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学生才能自由读书、运动、劳动,享受艺术教育。

来源: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