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炕头评理”“姐妹劝和”~浑南区河西社区有支“婆婆妈妈调解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0:58:00    

“我和楼上邻居因为漏水问题产生了纠纷,经过社区‘婆婆妈妈调解团’成员的耐心劝解,我和邻居解开了心结,又成了和睦的好邻居。”浑南区高坎街道河西社区居民刘先生口中的“婆婆妈妈调解团”,是社区组建的一支志愿服务队,也是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应对“银发浪潮”,着力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的一项重要举措。

“姐妹劝和”式调解纠纷

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河西社区,人员构成复杂,社会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较为突出。为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发挥退休妇女余热,社区党委积极打造“高坎群众”治理品牌,成立“婆婆妈妈调解团”,助力社区开展矛盾纠纷化解。

“婆婆妈妈调解团”成立于2024年3月,这支平均年龄为70岁的志愿服务团队,共有27名成员。她们积极投身社区公益事业,扎根楼宇助力基层治理,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居民处处感受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温情。

作为纠纷调解的“和事佬”,调解团成员经常串门走访,通过微信群与居民互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帮助居民解决。“在纠纷调节中,我们擅长用‘炕头评理’‘姐妹劝和’等方式,既讲‘邻里情’,又谈‘法理账’,还同步建立台账进行跟踪回访,彻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区邻里和谐。”调解团成员说。近日,调解团成员在走访中就发现,两位居民因厨房漏水引发纠纷,便立即前往居民家中进行调解,还联动司法所、派出所等单位研究协商,最终促成责任方当日完成漏水点维修。

“听查劝快”调解“四字经”

在调解居民纠纷时,“婆婆妈妈调解团”形成了调解“四字经”:听、查、劝、快,即耐心倾听诉求、实地调查情况、巧妙劝解矛盾、快速调解纠纷。为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调解团还建立了“隐患摸排——分流管理——分级处置——跟踪回访”的闭环治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矛盾化解工作。

调解团还结合社区网格员日常走访工作,摸清辖区重点人群、特殊人群底数,及时开展心理疏导、生活照料、家庭教育等关爱帮扶活动,提升关爱实效。作为爱心帮扶的“及时雨”,调解团积极结对帮扶社区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代买药品、接送陪护等“微服务”,已建立常态化帮扶对子13个。

此外,“婆婆妈妈调解团”还牵头开展“楼道清杂”“路边清扫”等行动,累计清理卫生死角23处;开展“每日巡楼随手拍”活动,发现并整改消防通道堵塞、飞线充电等问题29个;组织“老有所乐、乐在棋中”等特色活动103场,孵化“妈妈合唱团”等文艺团队13支。

“两邻”治理大家谈

“如今,河西社区‘婆婆妈妈调解团’已经得到居民的广泛认可,我们要把‘婆婆妈妈’的沟通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让她们成为居民离不开的‘自家人’、街道社区的‘好帮手’。”高坎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以品牌化建设为抓手,在各社区、村持续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通过“能人”带新人的方式推动服务触角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探索“多元共治+志愿服务”新模式,为打造平安、和谐、幸福社区贡献力量。

《沈阳日报》2025年4月11日11版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梁馨月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